缤纷夏日,专家齐聚。7月30日上午,北京大学2024年全国中学化学教师研修班在青岛市城阳区隆重开幕,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主办。
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马玉国,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思峰,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颖霞,青岛市城阳区教育事业服务中心主任苟昌革,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李娜,青岛市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主任韩同欣,北京培文创新教育研究所所长夏兆营,青岛市城阳区实验高级中学校长蔡长春,青岛市城阳区实验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陈文龙,青岛市城阳区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邵杰,青岛培文学校教学校长王宗强,青岛培文学校行政校长封国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高珍主持开幕式。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王颖霞教授致辞。王教授提到今早中国代表队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获得第56届国际化学奥赛4枚金牌,这样的成绩不仅令人振奋,也更加坚定我们不断进取努力的信心。王教授指出,奥林匹克竞赛要立足根本,回归初心,由此她提出五点希望:第一,普及化学知识。第二,让年轻人学化学、爱化学。第三,使化学家的思想、方法及化学对社会的贡献传递到社会中,让大众了解化学。第四,大中衔接,共同做好化学教育教学。第五,为国际化学奥林匹克选拔人才。与此同时,我们的中学教师也应当思考,面对如此庞大的中学生群体,如何与新时代相挂钩,在开放的科技时代下教好、教透化学知识。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思峰致辞。张院长指出要用大学精神引领基础教育,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青岛市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张院长指出教师思想的高度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的支撑。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同时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去年的学科竞赛与往年相比有较大的提升,”这样的成绩离不开高校教授和学生们的双向奔赴。“高度太低看到的都是困难,格局太小纠缠的都是琐碎。”张院长真诚期盼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多给青岛传经送宝,也希望大家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青岛市城阳区实验高级中学校长蔡长春致辞。他指出“拔尖人才培养”“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等教育改革是最近的热点话题。教育改革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契合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重要战略方针。因此,化学学科的探索是开始、更是个窗口,我们今天的化学研修班就是在为中国教育教学改革开个先例。据悉,本次全国中学化学教师研修班共有103人参加,将开展为期一周的学习活动。相信,老师们在这种互学、互促、共进的氛围中,定能收获满满!